带着问题入井 现场解决问题
——鸡西矿业公司副总经理于会军带班小记
6月28日15时,公司副总经理于会军从公司出发赶赴荣华一矿入井带班。
15时35分,于会军到达荣华一矿更衣室,他一边换工作服,一边查看该矿工程布局图纸,并了解近期掘进生产工作情况。随后,决定前往中部区与西主运进行带班。
乘罐过程中,于会军详细询问了该矿井下员工鲜奶发放情况,并叮嘱该矿领导要加强教育宣传,防止井下出现白色垃圾,真正把好事做细做好。
16时32分,于会军到达中部采区,一路上,他细心检查沿途每一处。还未走进305掘进工作面,便有一股热气迎面而来。在听取了当班瓦检员对于瓦斯、风量和工人出勤等情况的汇报后,于会军提出:“瓦检员刚刚汇报的风量是240,这风量明显不够,工作面温度高,一定要注意调配风量,给工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”。随后,他拿起身旁的镐头,随机敲在了一根锚锁的锁具上,当听到清脆的响声时,他满意地对当班员工说道:“掘进工作是矿井的基础,支护工作是掘进工作的重点,只有打好支护,才能保安全,提质量,多进尺。”当于会军详细翻看了钻孔记录写实单后,他就钻孔深度、角度、眼儿距等专业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。
走出305掘进工作面,于会军紧接着赶往306甲队,针对该队下山施工的实际,他嘱咐该队队长,要将排水设施管理好,掘进工作除了做好瓦斯治理工作外,就是要看住水,尤其是下山掘进头,决不能受水的“气”。在看到该队水炮泥点儿离工作面较远时,于会军说,一定要设置临时水炮泥点儿,专人管理随时跟进,确保水炮泥的正确使用,它能够有效提高掘进的进尺质量。
由于305队、306甲队两个工作面距离较近,于会军特意叮嘱当班班组长与瓦检员,两个工作面坚决不能同时放炮,放炮时一定要专人设置警戒,等炮响后由设置警戒的人亲自把警戒撤回。
18时50分,在前往1376掘进工作面的路途中,于会军查看了锚锁编笼情况,对该矿将锚锁在地面编好笼后入井的做法给予好评。因为井下没有专业的编笼工具,工人干起活儿来无从下手,将准备工作在地面完成,工人入井后拿来即用,方便快捷,省时省力。
在1376掘进工作面,于会军测量了周边放炮眼距,询问了该队瓦检员水炮泥使用情况,并要求当班班长要使用好临时支护,坚决杜绝空顶作业现象。
随后,于会军又查看了龙煤矿建公司6队的安全生产质量情况。由于该工作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,将荣华一矿软岩的地质特性显得尤为突出。于会军耐心细致地为当班人员讲解:“支护工作是掘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,支护不好,将会给以后的工作留下诸多问题,还有可能出现返工的现象。所以我们要加强支护质量,使用好扭矩放大器,增加锚锁的紧固力,从而达到一次成巷。”
在306乙队,于会军发现风筒吊挂不齐,于是手把手教工人应该如何正确使用防炮崩风筒,并就风筒吊挂、风水联动、水炮泥使用等工作进行了细致讲解。
于会军看到306乙队将用完的钻机平放在储物架上,并盖上了保护。他欣慰地说:“钻机用完检修好,打上油,盖上保护,这是理所应当的,应该成为习惯性动作,这也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尊重。”
“领导和我们一起下井,发现隐患,及时纠正。有他们在,我们感到温暖,关键是感受到了在生产一线矿工的尊严。”306乙队班长王成说道。
入井带班带出的是安全,入井带班既解决难题又创造效益。不知不觉时间已是凌晨,但于会军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,因为他正在将带班情况一一记录在他的工作日志上…… (于 海)